但其实肝细胞非常脆弱,病毒入侵人体后会对肝脏造成伤害,从而诱发“病毒性肝炎”,乙肝只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。乙肝临床筛查方法为“乙肝五项”,指乙肝表面抗原、E抗原、E抗体、核心抗体。乙肝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。临床上,乙肝可分为大三阳和小三阳,其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性、母婴、血液。
虽然同属于乙肝疾病,但二者也有一定区别,特别是以下四点有所不同:
定义不同:在乙肝两对半的检查中,大小三阳会有明显差异。大三阳指的就是表面抗原、e抗原、核心抗体阳性;小三阳则指的是表面抗原、e抗体、核心抗体阳性;
传染性不同:大三阳是乙肝的早期发展阶段,虽然肝损伤不严重,但病毒处于复制性和传染性较强的阶段。乙肝病毒存在于患者的血液、生殖器分泌物和唾液中。在与患者密切接触的过程中,更容易感染乙肝病毒。经过主动治疗或自发免疫清除后,人体对E抗原和E抗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,可由大三阳逐渐发展为小三阳。
小三阳的感染主要看属于哪种类型的病。目前临床上将小三阳分为两类:一类是肝功能长期正常,称为“稳定小三阳”。在这个阶段,患者体内的病毒是活跃和复制的。低,传染性比较差;另一例是肝功能试验反复异常,称为“不稳定小三阳”,主要是乙肝病毒突变所致,其和大三阳相似,也具有较高的传染性。
病毒dna检查结果有差异:在检查过程中,大三阳患者的HBV-DNA阳性较多,表明体内病毒较多,且非常活跃,表现出较强的复制性和传染性。HBV-脱氧核糖核酸阴性在小三阳患者中更常见,这表明患者体内病毒较少,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小三阳患者体内病毒量并不一定比大三阳患者低。
症状表现有差异:大三阳前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只有少数患者出现肝脏不适,即右胸下部和肋骨覆盖处有异常,如隐痛、隐痛等。此外,患者还可能出现疲劳、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。小三阳出现后,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,主要是恶心、厌食、乏力、发热和黄疸,尤其是黄疸症状,包括巩膜变黄、尿样和尿色改变等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黄疸症状也可以覆盖全身皮肤。
临床上,大三阳不一定比小三阳更危险,反之,小三阳也不一定比大三阳更安全,所以乙肝的严重程度不能单靠大三阳和小三阳来判断。患者应根据肝功能检查、b超、HBV-脱氧核糖核酸等结果作出综合判断。